低声教育,是给孩子最大的尊重!
有一位姑娘讲了自己的经历。“从小,我就习惯了爸爸的高嗓门,他无论和谁说话,都是大眼睛一瞪,声如铜铃。伯父和人说话也是,貌似天生的大嗓门。用用我妈妈的话来说,这哥俩和人说话,永远像是在吵架,就不能声音小点,慢慢地、清楚地说吗?到后来我长大,嫁人,有一天我突然发现,公公婆婆之间的说话方式很有意思。他们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,日常间的柴米油盐,都是慢慢地、和和气气地说。我才明白,正常的说话方式就应该是这样的。”
联想到平日里家长教育孩子,总是说着说着,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音量,带上了情绪。当孩子犯错时,你愤怒地大吼大叫,结果无非两种:
1)孩子被你吓住了,满脑子的恐惧感,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,只盼着你赶快结束训斥;
2)孩子被你激怒了,大吼大叫回击你,也不考虑错在哪了,只想着如何跟你对着干。说话是一门艺术。我们要教育孩子如何说话,就更需要自己身体力行,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。
急事,慢慢地说;
大事,清楚地说;
小事,幽默地说;
没把握的事,谨慎地说;
没发生的事,不要胡说;
做不到的事,别乱说;
伤害人的事,不能说;
讨厌的事,对事不对人;
开心的事,看场合说。
那么,如何“低声教育”?
1)批评孩子要降低声调
低声批评孩子,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,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,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。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,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,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,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,孩子也不服气。
2)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
对许多父母来讲,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,因此,说话前请三思,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,效果会很好。比如“我爱你,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”,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,但过一会儿,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。
3)把你的期望解释给他们听
比如带孩子逛超市,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,并警告如果违反,后果将是什么。你要从头到尾贯彻到底,无需大声威胁。
4)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
就事论事,不要随意发泄对孩子的情绪,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。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爸爸妈妈的尊重,而这种尊重、信任,会使孩子产生自信,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。
平和的心境、 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,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有的,这需要健康的爱好、良好的生活规律做铺垫。常读书、勤运动的爸爸妈妈,内心更阳光开朗,也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。跟孩子低声说话,降下的不止是声调,还有那颗浮躁的心。